团委
 首页  新闻动态  学生组织  品牌活动  志愿服务  资料下载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2025学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示——自然科学类

2025-03-22  点击:[]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2025学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示——自然科学类


一、项目名称:基于多模态超微血管/光学成像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分期功能成像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项目成员:朱毓菲、郝曼婷、区译文、刘行、刘旭、杨广冰、周杰霖、李倩帆、苏倬屹、高倚倪

项目简介:针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和精准临床分期的科学难题,校赛特等奖项目《基于多模态超微血管/光学成像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分期功能成像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学生团队基于对RA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及既往学术经验与技术积累,创新性提出“超微血管成像(SMI)+光声成像(PAI)+荧光成像(NIR-II)”多模态成像体系,协同项目组前期已合成的叶酸靶向巨噬细胞的纳米探针(FA-CF-NPs)基础,实现RA“结构-功能-分子”三维动态评估,据此设计了临床实验、动物实验、细胞靶向实验。

目前团队已获得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立项,由本科生团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完成了临床/动物实验方案设计、临床数据结果统计与分析、论文初稿的撰写,相关成果以本科生为前三作者发表于三区SCI期刊1篇(IF=2.9)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等会议论文多篇。

项目成员已发表论文



二、项目名称:硼酸亲和磁性分子印迹纳米微球分离检测唾液酸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

项目成员:孙海力、李烨嘉、郑可、王嘉奇、温馨 、邹桐芃、肖曼宜、吴美婷、吴雯婷、曾丽晓

项目简介:校赛特等奖项目《硼酸亲和磁性分子印迹纳米微球分离检测糖苷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聚焦于糖苷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创新性地结合分子印迹技术与硼酸亲和磁性纳米材料,研发出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磁性分子印迹纳米微球。

硼酸亲和磁性分子印迹纳米微球电镜图

此设计融合材料科学、分析化学与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优势,有效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在复杂生物样品处理中不稳定、不灵敏、效率低的痛点问题,可实现痕量糖苷肿瘤标志物的快速富集、分离与定量检测一体化,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精确工具。

磁性微球的磁强分析图

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高特异识别与磁性材料的磁响应性能,简化检测流程,降低检测限度,提升灵敏性,在生物医药分析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项目设计科学合理,技术前沿,前期基础扎实,有望为精准医疗和早期诊断技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三、项目名称:基于比较基因组解析石斛品种形成的遗传机理及其调控多糖转运的基因挖掘研究

项目成员:林宇桐、曾嘉琪、任泽君、丘琇彤

项目简介:石斛是我国药食同源的名贵中药,为获得石斛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校赛特等奖项目《基于比较基因组解析石斛品种形成的遗传机理及其调控多糖转运的基因挖掘研究》的学生团队从分子水平出发,运用生物信息学联合代谢组学、转录组学,鉴定了影响石斛多糖含量的关键基因家族及其在不同非生物模式下的表达水平。

目前团队成员具备扎实的组学分析功能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经验,获得2024年国家级大创立项1项、校级立项2项,2024年攀登计划重点项目,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级二等奖,本科生创新实验室立项、挑战杯省赛一等奖。

项目团队成员合照


四、项目名称:基于ROCK2/PI3K/Akt通路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项目成员:甄皓、黄楷智、林小媛、黄珏薇、聂文浩、黎晨慧、谢简米、王雨晴、吴星晓、张凌榕

项目简介:校赛特等奖项目《基于ROCK2/PI3K/Akt通路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深入揭示了“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潜在机制,构建基于ROCK2/PI3K/Akt信号通路的AD治疗新策略。

“通督调神针刺法”作为一种中医药特色针灸疗法,在AD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揭示的分子机制不仅扩展了“通督调神”针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而且为未来研究该通路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更多患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该研究,可进一步发掘导致AD认知障碍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为寻找治疗AD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并有望构建区域化AD治疗数据库,从而辅助临床医生的诊断工作。此外,筛选出的多种潜在治疗靶点将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丰富的依据。

项目团队对小鼠进行电针治疗

项目团队通过WB检测ROCK2、PI3K和Akt蛋白表达以及突触前后标志蛋白水平


五、项目名称: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分析探究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

项目成员:沈毓琳、邓安凯、梁咏雪、黎淑欣、李欣月、司徒俊鹏、陈俊瀚、吴碧欣、范晓滢、莫佩珊

项目简介: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作为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关卡,阻断或延缓 GPL的发展是防治胃癌的有效手段,然而到目前为止,临床上仍缺乏便捷、安全、有效于一体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导致病情不易察觉,易反复迁延不愈,传统中医药对于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疗效好的特点。

校赛特等奖项目《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分析探究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  》的学生团队前期熟读中医经典,深入临床发现了健脾化瘀解毒方,在临床上对于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良好的疗效,显著改善GPL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以及病理学改变,并且决定对此展开研究,本项目组已成功构建GPL小鼠模型,通过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GPL分子标志物和促炎因子表达评估健脾化瘀解毒方对GPL的改善作用,通过代谢组学研究GPL的代谢轮廓及健脾化瘀解毒方干预轮廓,并且结合网络医学分析方法,我们团队发现健脾化瘀解毒方可能通过下调IL4I1这一潜在分子标志物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表达来抑制GPL的进展。



六、项目名称:多维度剖析穿心莲不同组织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项目成员:麦慧娴、洪志豪、麦慧琳

项目简介:为研究穿心莲不同组织部位的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校赛特等奖项目《多维度剖析穿心莲不同组织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联合采用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多项技术来研究穿心莲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成分,明确穿心莲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为穿心莲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目前团队成员具备扎实的生信技术与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获得2024年国家级大创立项1项、校级立项2项,2024年攀登计划重点项目,挑战杯广东省一等奖,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级二等奖,本科生创新实验室立项。

项目部分成员合影

项目成员照顾穿心莲幼苗

项目成员进行提取细胞RNA并测量浓度实验


七、项目名称:基于活性成分串扰策略探究山胡椒抗RA活性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项目成员:李景楠、魏劲琴

项目简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急需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替代药物。为解决类风湿性关节炎(RA)这一全球性健康难题,校赛特等奖项目《基于活性成分串扰策略探究山胡椒抗RA活性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并运用活性成分串扰策略,深入探究了山胡椒中的抗RA活性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活性部位-活性组分-活性单体关联追踪策略,项目成功分离并鉴定了84个化学成分,其中48个为新化合物,尤其是发现了具有罕见5/7/6环和6/6/6环新骨架的二倍半萜,填补了山胡椒中萜类物质的空白。

项目首次揭示了二倍半萜与丁内酯等成分的协同效应,阐明了其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二倍半萜组分linderasesterterpenoids AB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中表现出优异的抗RA效果,显著缓解了大鼠的关节肿胀和炎症反应。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抗RA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同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共发表论文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立项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优秀项目。

              



八、项目名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动态鞋内足底压力与髋关节疼痛之间的关联:一项横断面探索性研究

项目成员:黄俊峰、刘贤颖、林梓烨、魏楠锋、麦根宁、云耀萱、赵家乐、谢君、张悦欣、朱致辉

项目简介校赛特等奖项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动态鞋内足底压力与髋关节疼痛之间的关联:一项横断面探索性研究》旨在探明髋关节疾病的疼痛和步态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科研团队与宜瑞斯科技公司合作转化的新型足底压力监测智能鞋,在医院股骨头坏死科和髋关节科对患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步态数据收集,并了解他们的步态稳定性和疼痛程度,和健康人进行对比后,即可得到和疼痛相关的步态指标——ONFH患者前足掌压力升高可能反映重心前移的代偿步态,以减少患髋负荷,但导致局部足部高压和疼痛加剧。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步态数据的收集、分析、特征提取。未来,我们旨在设计出可以监测减轻患者的下肢负重状态,让骨科患者在科学负重中快速康复。

上图为项目成员正在调试智能鞋


九、项目名称:AI抗癌——基于生活环境和免疫炎症指标的肺癌不良转归风险及死亡研究

项目成员:潘瀚文、黄骥腾、潘静雯、潘晓雯、揭可云、胡皓坤、司徒浩阳、吴铭鑫、孙明辉、武周

项目简介:为解决肺癌病人饱受脓毒症的现实问题,校赛特等奖项目《AI抗癌——基于免疫炎症指标的肺癌死亡机器学习预测的回顾性研究》的学生团队,运用自主研发的肺癌患者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免疫炎症指标监测、肺癌患者高风险报警等功能。

项目各成果前三作者均为学生团队成员,系学生自主研发,目前论文已投稿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科院二区SCI期刊,IF=6.1),投稿号JTRM-D-25-04228,获批2项软件著作权,已受理1项国家发明专利,项目成果显著。同时,项目成员依托“百千万工程”杏林禅医队前往多地开展疾病防治宣讲,依托合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申报攀登计划并立项《基于免疫组学与影像组学的非小细胞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平台——多模态大数据的机器学习分析》。

杏林禅医队“百千万工程”宣讲宣教活动

本项目联合四所学校学生、涵盖临床医学、应用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多专业,充分挖掘肺癌病人的生理生化指标,运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和超参数调优等技术,完成人工智能+医学的创新。三校临床医学生组建数据挖掘团队,合作单位北师珠吴铭鑫-孙明辉学生团队在人工智能赛事中斩获多项国内外大奖,双方按照跨行业数据挖掘标准签署合约开展项目。

                    

杏林禅医队“百千万工程”科普及调研活动

通过对公共数据库的清洗、整理,我们发现近半数ICU的肺癌患者均伴有脓毒症,这与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接诊情况不谋而合。因此,研究早期生物标志物以识别脓毒症高风险个体,早期识别和及时管理对改善肺癌合并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肺癌患者目前仍缺乏用于免疫疗法的可靠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团委通知 更多>>
关于我校第十八届“挑战杯”广...
关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2025学...
关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2025学...
关于2023-2024年度广东省五四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2025学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推荐参加主体赛...
关于第二十六届广东青年五四奖...
关于推报2023-2024年度全国五四...
  团刊浏览 更多>>
尚无内容。
  资料下载 更多>>
团员证补办流程
团员登记表补办流程
月份勤工助学岗位考勤表
校内勤工岗位申请表
勤工助学人员劳动考核表
学生发表科技学术论文版面费报...
常用表格
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17  共青团广州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 3935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