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2025学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示——科技发明类
一、项目名称:“腧泉雅韵”——一款融合自动穴位定位及中医五音疗法的水疗按摩椅
项目成员:郑博慧、黄雨欣、林悦琪、陈卓灵、吴姝燕、郭誉丹、赵心怡、邹璐羽、杨国莲、李硕
项目简介:
1.中西融合创智能,肌痛患者的康复新曙光
为缓解饱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困扰,校赛特等奖《“腧泉雅韵”——一款融合自动穴位定位及中医五音疗法的水疗按摩椅》项目创新性地将PCL点云库与骨度分寸定位法结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定位穴位。通过薄膜传感器与Kinect技术,实现脊柱三维成像。不仅采用水疗按摩与远红外理疗的协同作用模式舒筋活络、调和气血,而且运用子午流注理论与中医五音疗法深度融合,实现了不同时段对相应脏腑的靶向调节,体现了身心同治的整体医学理念。结合俞募配穴法,蕴涵中医精华。
更新迭代:项目二代腧泉雅韵产品创新升级
2.深入调研精准落地,开展实践成效显著
为切实服务群众,项目团队深入广州市内开展城镇与临床调研,广泛收集需求。基于调研成果打造的一代产品,经30位志愿者试用验证,成效显著,有效率高。
研用并重:初代实物的项目调研及志愿者试用
3.科研创新与荣誉斐然
目前项目已授权国家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篇,荣获2023年“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立项,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2024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省级立项等10余项嘉奖。
权证精研:已授权4项国家专利
二、项目名称:灵机医辨——多模态中医舌象自动化采集智能分析辅助系统
项目成员:李星繁、余恬欣、王许任、李泱谕、丁荣丽、陈双羽、蔡少垠、朱可轩、何泳欣、付林萱
项目简介:校特等奖项目《灵机医辨——多模态中医舌象自动化采集智能分析辅助系统》致力于攻克传统舌诊设备自动化不足及体积庞大的难题。该项目创新性地融合了“AI技术、机械臂操作与多模态数据整合”的核心架构,成功开发出了一款轻便高效的智能舌诊设备。此设备在多项关键技术指标上均取得显著进展,仅需5秒即可快速完成舌象拍摄、智能分析及健康建议的全方位流程,且综合准确率高达90%。
此外,该项目在知识产权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申请三项专利获得授权一项、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完成学术论文四篇发表两篇,同时在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竞赛获得一等奖,展现出了卓越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项目团队成员在调试设备
设备概念图
三、项目名称:基于多模态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的中医智能问答研究——打造神经系统脑病领域中医智能体
项目成员:阎誉豪、李映雪、刘天宇、李业宏、练洢彤、吴宇轩、黎健民、李泽杰、唐跃豪、彭少卓
项目简介:校赛特等奖《基于多模态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的中医智能问答研究——打造神经系统脑病领域中医智能体》项目组聚焦于中医脑病智能体领域,专注古籍医案、名老中医知识库,依托于学生团队,以“语音识别+知识图谱+大模型”的先进技术路径致力于弥补中医脑病领域智能体的现有空缺。项目目前已自主开发了帕金森病领域的中医智能体,实现了依托于大模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输出,并将进一步为中医药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项目已获2023年攀登计划省级重点立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四届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获软著一项;申请发明专利三项;发表论文六篇、累计影响因子6.457;同时本项目参与到了2024年暑期三下乡百千万工程行动之中,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获得“肇庆+”、“南方+”、“羊城通”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四、项目名称:基于大模型的中药炮制知识图谱的构建和智能问答系统
项目成员:汪颖、杨小雅、周子楠、梁国宏、何嘉政、冯子轩、黄静坡、何奕逊、黄浩贤、陆星臣
项目简介:我们的项目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等先进技术,形成了一个针对中药炮制领域的知识提取与智能问答系统。项目的亮点在于我们不仅整合了这些前沿技术,还将其应用于中医药这一传统领域,实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知识的结合。我们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将中药炮制的相关实体、关系、属性以三元组数据的形式进行结构化表示,这种结构化的知识表示方法使得信息更加清晰,便于存储和查询。我们利用Neo4j数据库构建的中药炮制知识图谱,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也为后续的智能问答提供了强大的知识支撑。本项目的智能问答系统基于知识图谱的构建,充分发挥了知识图谱的结构化优势。系统利用大语言模型的高级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够针对用户提出的中药炮制相关问题,给出准确、详尽的回答。这种结合知识图谱与大语言模型的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问答系统的智能水平,还极大地增强了用户体验,使得中药炮制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项目所搭建的中药炮制知识图谱的部分展示

本项目的智能问答系统实现对用户问题的精准回答的展示
五、项目名称:青脊护——基于步态分析与多种传感器的脊柱生理曲度监测与辅助矫正的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
项目成员:洪楚涵、邱圣煜、赵昕妍、陈梓然、陈翀、段宏卓、杨雨漫、杨晨曦、肖华夏、邓晓琳
项目简介: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大健康领域的号召,基于我国青少年脊椎异常弯曲发生率居高不下的社会问题,校赛特等奖项目《青脊护——基于步态分析与多种传感器的脊柱生理曲度监测与辅助矫正的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的学生团队设计与研究一款可智能评估脊柱异常弯曲程度,动态显示脊柱姿态,并根据评估方案经数据库匹配康复方案,引导用户积极进行康复锻炼的智能可穿戴脊柱弯曲度监测系统。

项目成员为居民讲解智能监测背心
目前团队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同时团队深入四会市开展脊柱健康科普活动,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及校级报道共20篇,获评校级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团队”,用实际工作助力保障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助力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

项目成员为小朋友进行脊柱侧弯测量

智能背心测试监测驼背功能演示图
六、项目名称:愈创康——基于新型中药抑菌组合物的pH及温度共响应智能医用敷料
项目成员:林杏儿、刘柄硕、胡楚芸、许安琦、麦承轩、何佳荑、吴家煜、肖可、程启潮、刘荠蔓
项目简介:皮肤创伤感染一直以来是失能老年群体临床治疗的重大挑战,尤其对于糖尿病皮肤溃疡和褥疮等慢性伤口长期难以愈合,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后期康复。而传统敷料依赖抗生素易引发耐药性、释药方式被动、无法实时监测伤口、智能化不足。由此,项目团队立足中医药特色与现代科技融合,研发“愈创康”智能医用敷料,致力于破解伤口管理难题。
校赛特等奖项目《愈创康——基于新型中药抑菌组合物的pH及温度共响应智能医用敷料》基于中药抑菌协同纳米技术,创新性结合中药提取物与纳米银,形成广谱抑菌组合物;并搭配智能释药系统以实时监测伤口微环境,当检测到感染征兆时,触发响应精准释放药物,实现“监测-决策-执行”闭环控制;同时兼顾远程交互与环保设计,远程监控并调控释药,减少换药频次。

产品主要功能示意图
“愈创康”突破传统敷料被动治疗的局限,将中医药理论与纳米技术、物联网深度结合,为慢性伤口管理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团队已授权两项专利,以及国家级大创立项等创赛优异成绩。

项目成员参与学术论文大赛决赛
“以科技传承岐黄智慧,用创新守护生命屏障”——愈创康团队致力让智能中医敷料助力国家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战略,为慢性伤口治疗贡献中医药智慧。
七、项目名称:“洁尔丝”——一款防治阴道炎的中药复方温敏凝胶卫生棉条
项目成员:杜宇轩、夏舒怡、窦香芸、陈薇羽、杜若溪、陈靖轩、秦睿、徐铭欣、郭桢玉、朱新悦
项目简介:
阴道炎等妇科疾病长期困扰全球女性,其发病率和复发率高,其中细菌性阴道病(BV)在1年内复发率可达 50%以上,且抗生素耐药性上升,微生态修复困难。传统卫生用品如卫生巾存在不透气、易滋生细菌等缺点,传统卫生棉条缺乏对阴道微生态的改善功能,且对用户来说操作不便、易引发不适。针对这一痛点,洁尔丝团队立足中医药理论与现代材料科技融合,首创“中药复方温敏凝胶+卫生棉条”创新组合,为女性生殖道健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攀登计划”支持项目《“洁尔丝”——一款防治阴道炎的中药复方温敏凝胶卫生棉条》 自主研发温敏性水凝胶,紧密贴合阴道壁,实现药物缓释、长效抑菌,避免传统凝胶突释或流失问题;凝胶具备温敏粘附性及自愈合特性,可动态适应阴道环境,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精准改善微生态平衡,体现了温敏自愈合双响应系统的优势;且以蛇床子、苦参、黄柏等经典中药组方为核心,通过工业软胶囊封装为凝珠,确保中药活性成分高效利用;具备生理弧度贴合设计,棉条采用9°弯曲弧度与硅胶花瓣帽,推入顺畅无感,贴合阴道壁,显著降低侧漏风险与异物感,新手友好。

产品主要结构示意图
“洁尔丝”突破传统卫生棉条和中药凝胶的局限,将中医药理论与纳米水凝胶结合,为阴道炎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管理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团队已获2项国家专利授权,1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研发。

“科技赋能岐黄医道,创新守护女性健康”——洁尔丝团队以科技赋能中医药,致力让中医药智慧守护全球女性生殖道健康,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